理赔实例:妈妈产后抑郁,带宝宝跳楼自杀,少

摘 要

  首发:文文大保贝儿 一个能联系上公号主的保险自媒体 大家好,我是文文大保贝儿,你的脚后跟部保险博主。 今天这个理赔案例非常的悲伤,分享给大家,希望大家可以关注产后妈妈


首发:文文大保贝儿

一个能联系上公号主的保险自媒体

大家好,我是文文大保贝儿,你的脚后跟部保险博主。

今天这个理赔案例非常的悲伤,分享给大家,希望大家可以关注产后妈妈的心里状况,不要再让悲剧重现。

01

理赔速览

投保产品:

中国平安小顽童少儿意外险

投保时间:

2019年9月19日

出险时间:

2019年11月5日

报案时间:

2019年12月30日

到账时间:

2020年2月3日

缴纳保费:

60元

理赔金额:

200000元

02

理赔回顾

(1)投保:2019年9月19日

2019年9月19日,贺先生为1岁的儿子,投保了一份中国平安小顽童少儿意外险。

投保的是“基础版”保障,一年的保费是60元,保障期1年。

保障责任为:

意外伤害身故和残疾,保额20万,意外伤害医疗,保额1万,无免赔额,合理医疗费用100%赔付(含社保范围内医疗及自费医疗部分治疗费用)。


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关于未成年人投保意外险保额的问题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》第三十三条规定:

对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,在被保险人成年之前,各保险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额总和、被保险人死亡时各保险公司实际给付的保险金总和,按以下限额执行:

被保险人未满10周岁,身故保险金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;

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,不得超过50万元。

文文大保贝儿经常跟大家说,小朋友买意外险,主要就是关注意外医疗的保障,因为平时遇到最多的就是孩子摔倒、猫抓狗咬这种小的意外医疗理赔问题。

谁也没有想到,这次的出险,竟然是因为孩子的意外身故。

(2)出险:2019年11月5日

投保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,2019年11月5日下午18时许,贺先生的妻子因为“产后抑郁”,带着儿子从家楼顶跳下,坠楼身亡。

身故的时候,妈妈37岁,儿子仅1岁。

根据当地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,显示被保人贺先生儿子1岁,系坠楼身亡,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。


(3)理赔:2019年12月30日

妻子跳楼身故后,贺先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,在爱人和孩子突然离世的致命打击下无法自拔。

而涉及意外身故的问题,所需要准备的理赔材料又比较的多:

所需递交的基础理赔材料如下:

事故者身份证复印件、医院抢救的病历和发票以及费用清单(未抢救的可免)、死亡证明,火化证明或户籍注销证明、司法鉴定机构对事故原因进行鉴定的证据比如尸体检验报告(猝死或死因不明需要提供)、受益人身份证明及关系证明、受益人银行账户、保险单原件(单位投保的提供复印件),及与事故性质、原因、损失程度有关的其他证明材料。

最终,贺先生在我们的全程协助下,才完整的走过了整个理赔过程。


而且,对于这份保险能否理赔,贺先生也感到很疑惑:“我妻子带儿子跳楼的情况,儿子算自杀吗?这种情况保险公司是否赔付呢?”

在了解了完整的事情经过后,文文大保贝儿向贺先生反馈了相关情况:

“被保险人为跳楼自杀身亡,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责任免除条例,应不予理赔。

但被保人死亡年龄1岁,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责任免除中特别注明了: 被保险人自致伤害或自杀,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。

因此,初步判断属于保险责任。”


这一点也是有相关规定的: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二十条、二十一条的规定: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不能辨认自己行为(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智力残疾等)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。

自杀大部分情况下,属于保险条款中责任免除部分,不予理赔。

但如果被保险人为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】,则算入理赔范围内,可获得赔付。

我们协助贺先生整理了理赔所需材料后,将材料提交给保险公司处理。

(4)到账:2020年2月3日

经保险公司调查,贺先生儿子坠楼身亡情况属实,符合保险责任。

赔付小顽童意外险身故理赔金20万。


03

理赔反思

说到底,这起惨案发生,是因为“产后抑郁”。

很多人可能特别不明白,为什么得了抑郁症之后想不开会自杀。

“不就是生了个孩子嘛?至于寻死觅活吗?”

每次看到这样的言论,文文大保贝儿都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。

他们不明白,得了抑郁症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。

尤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,产后抑郁,简直就是女人杀手。

面对身边可爱的孩子,文文大保贝儿不知道她们的内心有过怎样的挣扎。

但最终,她们还是没能摆脱这个心魔,选择了撒手离开。

产后抑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知乎上有位网友说:

如果一个男人,刚做完剖宫手术,就要他马上投入到一份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、且没有收入的工作里,那肯定没人能接受。

但是因为有母亲的称号,就要求女人必须笑着面对。

而雪上加霜的是,若是有一点没做好,还要受到身边所有人的指责。


角色的转变,心理的落差,价值感的湮灭

妈妈们还来不及适应,就被吸入产后抑郁的黑洞,并被吞噬了所有的喜怒哀乐。

有调查显示,60%到80%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,接近20%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。

经过积极干预,大部分产妇的抑郁症状会在3~6个月左右消失。

但也有部分女性,在怀孕中出现抑郁症,或是生完宝宝2年后,仍然无法摆脱产后抑郁的阴影。

产后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,甚至有的产妇会在带着孩子自杀,或先杀死家人再自杀。

新手妈妈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患上产后抑郁,而社会和家人的偏见、带孩子的压力,往往会让抑郁雪上加霜,距崩溃只有一线之间。

她们忍过十级阵痛,逃过羊水栓塞 历经劫难,终于生下宝宝,却最终,依然未躲过产后抑郁的鬼门关。

悲剧反复上演,这决不只是产后荷尔蒙分泌的影响。

这个社会,给了妈妈贴了太多的标签,也给了妈妈太多的压力,太高的要求,以至于产后抑郁、甚至是跳楼自杀,都被指责为公主病。


多少妈妈,就是这样在误解中,煎熬痛苦;多少的开口求助,都被一句“事多”、“矫情”化作了沉默。

所以,

比起产后抑郁,身边人的指责和不理解才更令人绝望。

“我曾离死亡那么近,你却以为我是矫情。”

最终,把她们逼上绝路的,是对人生的绝望。

今天文文大保贝儿发这个案例,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到“产后抑郁”的问题。

这不是开玩笑,这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发烧感冒,这是可能会影响女人一生的心理健康的大问题。

其实女人想要的并不多,就是爱、理解和接纳。

这是一种力量,也是一份安全感。

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